聚焦行業(yè)熱點,在這里您可以更深入、更全面的了解鄭礦,在這里,讀懂鄭礦
如果您正在尋找相關產品或有其他任何問題,可隨時撥打公司服務熱線,或點擊下方按鈕與我們在線交流!
陶粒是將具有膨脹性能的頁巖或粘土粉碎均化,添加活化劑和水攪拌成球形,用陶粒砂回轉窯高溫燒脹,在進行篩分、烘干、制粒而成,陶粒砂制粒機成球的過程非常復雜,生料球的形成一般經過母球(也稱球核)形成期和增長密實期兩個階段,稍不注意就可能達不到陶粒要求的各個指標,鄭礦機器在陶粒砂制粒工藝、陶粒設備制造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實驗數據,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,深得用戶好評,在這里,鄭礦機器工程師為廣大用戶講解陶粒砂制粒機操作時應注意的幾點:
一、打好制粒機盤底料層
制粒機正常成球前,必須打好盤底料層,以避免制粒機的磨損和制粒的正常進行。打盤底料層的操作方法:準備工作結束后,啟動制粒機,待制粒機正常運轉,再開啟加水截門,將盤底噴酒后即停止加水,并通知圓盤喂料機少主行均勻下料(混合料),使物料均勻鋪滿盤底,形成薄薄的一層,再漸漸加水加料,使之形成一堅硬的料層,盤底料層的厚度由刮刀與盤底的間距控制,一般為3毫米。當刮刀磨損時,盤底料層厚度隨之增加。料層過厚,容易掉落,影響生料球質量,也因此減少了盤內容積,降低產量。所以盤底料層不宜過厚,通常在增至10毫米時,就須更換刮刀。若混合料過粗,則塑性減弱,打盤底料層比較困難。因此,打盤底料層的混合料要求細度較細,一般應控制為4900孔/厘米2,篩余量20%左右。
二、控制制粒機加水量
當制粒機底料層形成后,逐漸加大下料量和加水量。同時要及時將盤內形成的比較松軟的大球和料塊打碎,使成球漸趨正常。此時可連續(xù)加料加水,合格的生料球也不斷卸出,呈現平衡狀態(tài),盤內物料運動軌跡清晰,料與球的比為1:2左右,即為正常運轉。
操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是料球過大或過小。料球大的原因有料濕,料細,加水量大,制粒機傾角小,邊板高等。解決方法通常是減少加水量或停水一段時間,加大下料量,適當增大制粒機傾角等。作為臨時性措施,可向制粒機內撒入部分陶砂(可以增加母球數量,減小料球粒徑)。料球小的原因與上述相反,解決的方法通常是加大下水量,將加水位置向小球和粉料區(qū)移一些,減少下料量,適當調小制粒機傾角。
三、控制制粒機粘土量
粘土摻入量過大,也會了小球,球不圓,粘土摻入量過小,使成球困難,料球中粉料多。出現上述情況,應及時通知配料處調整粘土下料量。發(fā)現料粗或料細時,應通知供灰工段調整粗、細灰比例。在一般情況下,料粗,制粒機傾角調小些;料細,制粒機傾角調大些。料干,加大下水量,減少下料量;料濕,減小下水量,增大下料量。
四、檢查制粒機刮刀
操作人員應經常將盤內出現的大球或料塊用鐵扒子打碎,檢查刮刀磨損情況,及時更換。
五、制粒機停車順序
當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需要停車時,應先停止加料、加水,制粒機的料球清除三分之一,然后再停盤(以減小成 球盤的二次起動荷載),*后停止皮帶輸送機。